每天資訊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菜單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開啟百度App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不得不說,現在的車屏卷得太厲害了。日前索尼釋出的首款純電動車VISION-S 02居然配有9塊螢幕,分別為替代後視鏡的 3 塊螢幕、中控臺有 3 塊、中控臺下方有 1 塊,以及前排座椅背後的2塊。但消費者真的需要那麼多屏麼?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多屏使用頻率極低

多屏的確能吸引到“嚐鮮”使用者的購買,車內螢幕多能營造出更強的科技感、智慧感,再加上多屏可以滿足車上不同乘員的娛樂需求,對於長途來說,有一定的好處,因此越來越多的車企喜歡“堆砌螢幕”。

但一般情況下,車上就只有駕駛員一個人,尤其是工作日,可能週末會多人點,所以,車裡裝那麼多螢幕純屬是浪費的。而且有資料統計,車主每天呆在車裡的時間不到1個小時。1個小時能幹嘛?一部電影都看不完。刷抖音、逛某寶呀!拜託,這在手機看不是更直接麼?

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在一檔採訪節目提及到過:“我是很堅定的反對汽車裡有很多個螢幕的,螢幕多的基礎是車裡有很多人。但一臺車,多少時間比例有多少個人,再乘以一個比例係數,他們再用不同的螢幕,投入產出比,這個沒太大價值。”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這個觀點我很贊同,重要的是,車上螢幕的多少還影響到車價。例如多了後排液晶螢幕的理想L8 Max版本,車價要比Pro版多4萬元。所以,真沒必要追捧多屏。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大屏已過時

2011年特斯拉Model S的中控臺採用17英寸液晶顯示屏,如此顛覆的設計為特斯拉俘虜了一大批粉絲。自此便興起了汽車大屏,而且愈演愈烈。可是在實際體驗中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吐槽汽車大屏並不好用。

在智慧化的推動下,現在車上的很多功能都被擠進大屏裡了,物理按鍵的身影難以尋覓。但觸控大屏開啟功能並沒想象中那麼便攜,甚至有些功能,你需要一級一級地翻找選單,假如你正在駕駛中就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了。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在智己L7的中控部分已經找不到物理按鍵了。

例如2020年,德國一位特斯拉Model 3車主開車出時遇到暴雨,因為該車沒有傳統雨刮器撥杆,車主想調整雨刮器的擦拭頻率,需要在中控屏的二級選單進行設定,正因為進行了該操作,導致事故發生,最後該車主被判禁駕1月,還被罰款。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有的網友說可以使用語音控制系統呀!的確,有些功能是支援語音控制的,在行駛的過程,只要動動口。但根據英國 TRL(前身為交通研究實驗室)的研究表明,駕駛人使用語音控制比使用觸屏更容易分心。

而且語音控制並沒有物理按鍵方便、快捷。例如開啟空調這麼簡單的動作,如果用物理按鍵不到1秒就完成,用語音控制的話,你得說“你好,××”,等機器迴應後才能下達命令,花費的時間可不止1秒了。如果機器識別不了你的語言,還得重複說幾次。

實測了一下秦PLUS DM-i語音控制開空調,需要6秒多才完成。

資深設計師、前蘋果設計總監Jony Ive也表示,觸控大屏集成了很多功能,確實有好處,但是物理按鍵依然有存在的必要。使用者對更多的物理按鍵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,所以汽車製造商們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內飾設計的策略。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現在有些車企也意識到該問題。例如新款坦克300就專門增加了空調實體按鍵,同時官方還為老車主提供改裝服務。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多屏增加維修成本

跟手機一樣,車機螢幕也會出現黑屏、卡頓等故障問題。如果運氣不好,需要更換螢幕的話,那費用可不少,動輒好幾千甚至過萬。

曾經就有車主吐槽過其駕駛的2014款 Model S P85車型,因為中控大屏漏液問題,需要更換螢幕,由於過了質保期,只能自費處理,費用1萬元左右。假如車上有9個螢幕都壞了,維修價格不敢想象。

別再跟風大屏、多屏設計了,已經過時了

寫在最後:

為什麼大多數主流廠家不追逐多屏,不是做不到,是不願意做,與其加這麼多“華而不實”的配置,還不如腳踏實地幹些實事。關鍵是現在的消費者也沒有很熱衷多屏,還是務實派多點,看看人家豐田、本田長期熱賣就知道了,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一輛價效比高、安全性高、品質好的車。(文|鹿小燕)